《道德经》

《道德经》作于礼崩乐坏、形名霸业思潮兴起的春秋末期。它既批判西周以来的诗书礼乐思潮,也批判、超越春秋以来的形名事功思潮,由此确立的新的精神主导者——道。

主要观点:无为、不言、天地不仁、见素抱朴、道法自然、道恒无名、反者道之动,等。

意义:《道德经》着力对人类的行动(“为”)做深刻的反思,从人的立场扩展到人-物-天地构成的大场域,进而,《道德经》批判文明化及人类中心主义。

影响:自唐代开始,《道德经》被陆续翻译为世界百余种文字,影响深远。

《道德经》立足于当下生命状况,指出人、物各有其“自”(以道为本源),各有其“自然”,并主张回归、守护此最完美的本性。在此基础上,老子系统反思人类文明的实质,以及其背离大道的性质。这表明,世俗生活、社会机制、思想方法并非天经地义,亦非理所当然。通过学习《道德经》,可以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与自觉的批判精神。

《道德经》内容古奥,涉及人与人相处、人与物交接的大智慧,指向物我素朴生命的守护,对于已经处于文明化中的年轻学子来说理解是个难题。建议学生先背诵下来,然后在对照当代人的人际关系、物我关系理解、反思《道德经》救世、救人的大智慧。


相关文章

《山海经》

《山海经》是先秦典籍中包含了历史、神话、宗教、天文、地理、民俗、物产、医药等资料的小百科全书,也可以说是古老的地理人文志。它自古以来就被视为一部奇书,它超越了时空的限制,记叙神奇的人物、灵异的禽兽、域...

《左传》

《左传》,相传为左丘明著,是中国古代一部叙事完备的编年体史书,更是先秦散文著作的代表。作品原名为《左氏春秋》,汉代改称《春秋左氏传》、《春秋内传》、《左氏》,汉朝以后多称《左传》。它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...

《庄子》

《庄子》

庄子是道家哲学的代表人,《庄子》是战国时代庄子及其学派的作品汇编;该书围绕着天人之间的结构性张力,对于人生在世的最基本问题做出了深刻而系统性的剖析,并做出了通达而透彻的回应。其中应世与游世、逍遥与齐物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