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周礼》
《周礼》是儒家经典,十三经之一。世传为周公旦所著,但实际上可能是战国时期归纳创作而成。《周礼》、《仪礼》和《礼记》合称“三礼”,是古代华夏民族礼乐文化的理论形态,对礼法、礼义作了最权威的记载和解释,对历代礼制的影响最为深远。经学大师郑玄为《周礼》作了出色的注,由于郑玄的崇高学术声望,《周礼》一跃而居《三礼》之首,成为儒家的煌煌大典之一。
《周礼》,其对古人祭祀方式、礼制的记载都很清晰,古人对天的崇敬,正是今人所忽略的,这种清晰的记载所透出的仪轨处处符合天道,皇帝阴符经里有一句话:“观天之道,执天之行,敬礼”,实际讲的就是这个道理,每个物件,无论是玉器、青铜还是瓷器或其他,花如此大的财力、国力去做,在那个时期仅作为把玩和观赏的意义并不强,其主要目的还在于祭祀,每个物件都会有其很深层次的含义,“天赋地物”,这表现了对天地的敬畏、感恩、崇拜,去深入研究物件时,视角就会宽很多,会更有意义,玩古之心的真正所得在这些物件的意义探索上,这才是乐趣所在。因为酷爱,所以更深入,用这种方式不断去探索,才更能体会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之情。建议所有爱古之人,每个一个中华儿女,都能去深入了解和理解我们的先祖为我们留下的伟大财富,不论是书籍、实物还是大道无形的文化。